透水混凝土历史:
透水混凝土的研究应用始于100多年前,据V.M.Malhortra记载:1852年英国在建造工程中由于缺少细骨料,开发了不含细骨料的混凝土,即透水混凝土。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对普通混凝土地及透水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的研究。1995年,南伊利诺伊大学的Nader Ghafoorim阐述了不含细骨料混凝土的概要。提出了透水混凝土这一概念,讨论了透水混凝土作为铺路材料的使用技巧,对其物理学性质及状态,特别是对冲击加固法进行了探讨研究,讨论了加固时的能量、效果、调配、制造时的技术等对硬化后混凝土地的物理力学性能所产生的影响;并且还在磨耗性及抗冻性方面进行了阐述。在日本,为了解决因抽取地下水而引起地基下沉等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了“雨水的地下还原政策”,着手开发透水性混凝土地铺装,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从那时起透水混凝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透水混凝土特性:
透水混凝土又称透水地坪、排水混凝土,是由小石子、高标号混凝土、掺和透水外加剂、水、彩色强化剂以及稳定剂等经一定比例调配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的新型环保地面铺装材料。透水混凝土,是用粗骨料表面包裹着一层薄浆料相互粘结成蜂窝状,能让雨水流入地下,有效补充地下水;并能有效的消除地面上的油类化合物等对环境污染的危害;且色彩缤纷,景观融合,使城市环境建设更加和谐是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优良的透水地坪材料。在城市雨水管理与水污染防治等工作上,具有较其深远的意义,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良性发展。
透水混凝土道路系统的性能优势:
一、高透水性
拥有15%-25%的孔隙,能够使透水速度达到31-52升/米/小时,远远**较**较有效的降雨在较优秀的排水配置下的排除速率。截**降水,蓄养地下水,减少植物灌溉用水量,节约水资源。透水地面雨后无积水,雪后无结冰不打滑保证行人及车辆安全。
二、高承载力
经国家检测机关鉴定,透水地坪的承载力完**够达到C20-C25混凝土的承载标准,**一般透水砖的承载力。
三、良好的装饰效果
透水地坪拥有色彩优化配比方案,能够配合设计师*特创意,实现不同环境和个性所要求的装饰风格。这是一般透水砖很难实现的。
四、易维护性
人们所担心的孔隙堵塞问题是没有必要的,特有的透水性铺装系统使其只需通过高压水洗的方式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
五、抗冻融性
透水性铺装比一般混凝土路面拥有更强的抗冻融能力,不会受冻融影响面断裂,因为它的结构本身有较大的孔隙。
六、耐用性
透水性地坪的耐用耐磨性能优于沥青,接近于普通的地坪,避免了一半透水砖存在的使用年限短,不经济等缺点。
七、高散热性
材料的密度本身较低(15%-25%的孔隙)降低了热储存的能力,*特的孔隙结构使得较低的地下温度传入地面从而降低整个铺装地面的温度,这些特点使透水铺装系统在吸热和储热功能方面接近于自然植被所覆盖的地面,有效缓解城市热岛作用。
八、改善城市环境
生态透水地坪表面其结构的多孔性,还具有减少空气飞尘,降低城市噪声的作用表面的凹凸感即可防滑,还具有较足部按摩保健的作用。
九.生态环保性
停车场的流走物中,主要的**物成分,是来自于停车场地本身沥青粘合剂中的碳氢化合物(油类),而这类化合物往往对环境是有污染的。